基础知识         电路电工          电力系统              高电压技术       安全事故           电子技术                计算机                      网络通信             机械传动            油务化验           企业管理              素质教育             技能大赛
电气设备          电机                  变压器                 开关电器           互感器               电容器              避雷器接地             母线绝缘子金具        二次设备           低压电器           仪器仪表                工器具                材料耗材
电力场景         传统发电            风电场                 光伏电站         储能电站             变电站            换流站    直流                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配电网          电力用户负荷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岗位         设备制造        招标采购监造        勘测设计       安装   调试        验收运维检修      状态监测 状态评价      认证认可            质检监理   信用      电力营销            节能环保             带电作业              概预决算
核心模块         术语   标准        定律公式            教育培训         人才测评            人才招聘交流          技术服务                 电力科普              图片视频          3D交互游戏          教学模型             电力情景剧          新闻新技术             
欢迎您光临电力百科网,您工作和学习的好帮手!  内容标准、版面简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l    网站维护登录   
电缆线路百科网

光伏电站              原理     新技术     技术参数分类和型号      设计     制造工艺      安装验收     试验      质检与评价      运行维护      检修     在线监测      事故分析

主要组成              

电缆标准     电缆术语     知识技能     电缆培训     技术服务     电工证(电缆)     人才交流     新闻新技术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条件
来源: | 作者:董雪峰 | 发布时间: 2025-09-17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智能配变终端技术条件 DL/T 1442-202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研究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技术研究院、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参编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配变终端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检验检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生产、选用、运维和检测。


2 智能配变终端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terminal

安装在配变低压侧,具备配电台区供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状态监测、边缘计算分析、调节控制及通信组网等功5能,具有硬件平台化、结构模块化、软件APP化特点的智能化采集与控制终端。

3.2 容器 container

一种在操作系统上建立的、通过对终端CPU、内存、磁盘、网络等物理资源的划分和隔离、可支持应用软件独立运行的虚拟化运行环境。

3.3 微应用 micro-application

运行在终端内部,满足配电台区业务需求,具有可快速开发及自由扩展的独立软件。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软件(Application)

HPLC: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High 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5 总体要求

5.1 智能配变终端(以下简称“终端”)应采用硬件平台化、结构模块化、软件 APP化设计,支持就地化数据存储与边缘计算分析,采用应用软件方式实现终端功能,应用软件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扩展。

5.2 终端应满足配电台区综合信息采集与计算分析需求,具备配电变压器运行监测、低压设备数据采集、用电信息汇集与传输、线损计算等基本功能。

5.3 终端应支持配电站房监测、电能质量监测及治理、配电台区综合故障研判、台区设备调节控制分布式资源接入与调节等扩展功能。

5.4 终端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并支持设备接入、软件系统、数据交互等安全防护需求。


6.2.1 供电方式

应使用低压三相交流系统供电,在失去一相或两相电压时,终端应保持正常工作。


6.2.5 后备电源

后备电源满足以下要求:

a) 应集成于终端内部,整机供电顺序依次为主电源、后备电源;

b) 充电时间不应大于1h,后备电源故障应不影响主电源正常工作;

c) 终端主电源供电不足或停电时,后备电源应自动无中断投入并维持终端及功能模块正常工作不少于3min,具备至少与主站进行3次停电事件上报的能力。


6.2.6 失电后数据和时钟保持

a) 终端失电后数据和时钟保持满足以下要求:电源中断后,各项设置值、存储数据保存和时钟正常运行不应少于10年;

b) 电源恢复后,保存数据不应丢失,内部时钟应正常运行。


6.3 终端硬件接口要求

终端本地及远程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应具备至少4个电流采集接口、3个交流电压采集接口,其中电流额定值5A,电压额定值 AC220V;

b)应具备至少1路无线公网/专网远程通信接口,支持2G/3G/4G,宜支持5G;

c)应具备至少1路本地通信接口,支持连接HPLC、微功率无线或双模通信;

d)应具备至少2路RJ-45 以太网通信接口,支持10/100Mbps自适应;

e)应具备至少4路RS-485通信接口,其中2路可通过软件切换为RS-232接口,串口速率可选用1200 bps、2400 bps、4800 bps、9600 bps、19200 bps等;

f)应具备1路调试接口,1路蓝牙运维接口;

g)应具备至少4路状态量输入接口;

h)宜具备硬件复位功能接口;

i)宜具备北斗/GPS双模,能够通过参数配置,切换北斗/GPS工作模式

j)宜具备有功、无功、秒脉冲输出接口;


6.4 终端系统软件要求

6.4.1软件平台

a)终端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及容器,具体要求如下:

b)应支持基于硬件的系统可信启动,启动过程中应对引导程序、内核、关键系统文件进行完整性a)度量并生成日志,记录度量结果;

c应支持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宜支持解释型高级语言开发环境;

d应支持本地/远程查询终端设备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名称、硬件版本信息、设备通信接口信息、MAC地址、内存信息、存储信息、设备状态、设备最近一次启动时间及设备当前时间;

e应支持本地/远程查询终端设备软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容器、微应用等软件的信息;

f应支持终端异常告警和主动上报功能;

g应支持通信网络状态查询和异常状态主动恢复功能;

h应支持本地升级和远程升级,支持断点续传并对更新包的数据来源进行合法性校验;

i应支持配置多个容器,容器数量可扩展,单个容器应支持部署多个微应用;

j应支持配置、修改、查询容器资源信息;

k)应支持容器本地及远程启动、停止、安装、卸载;

l)应支持容器监控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存储资源越限、容器重启等情况,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越限应上报告警并重启容器,存储资源越限、容器重启应上报告警。

6. 4.2 微应用

采用微应用实现终端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a)应与硬件解耦,支持独立开发,支持相同功能 APP更换;

b) 应支持本地及远程启动、停止、安装、卸载等,操作过程中不能影响已部署的微应用运行;

c) 应支持查询微应用软件信息,包括软件列表、版本、运行状态、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等:

d) 应支持微应用软件运行异常监测,包括微应用重启、CPU占用率超限、内存占用率超限,并主动上报异常信息:

e) 应支持微应用本地和远程升级,升级过程中支持断点续传,升级时宜对更新包的数据来源进行合法性校验。


6.5 安全防护

终端安全防护满足以下要求:

a应内置安全芯片,采用数字证书方式实现终端与主站之间的双方身份认证;

b宜支持可信启动机制,启动过程中对引导程序、内核、关键系统文件进行完整性度量;

c)宜支持软件包合法性校验及软件签名校验,校验成功则允许安装;

d宜建立数据分级分类保护机制,防止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并具备审计和权限控制功能;

e宜支持安全在线监测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远程端口开放、关键目录文件变更、危险操作命令、系统资源异常等。


7 功能要求

7.1 基本功能

7.1.1 配电变压器运行监测与告警

配电变压器运行监测与告警功能要求如下:

a终端应具备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压及电流的 2-25 次谐波分量、谐波含有率及总畸变率等交流模拟量监测功能,宜具备录波功能;

b终端应具备电能考核计量、需量测量、费率和时段设置、负荷记录等功能,功能要求应满足DL/T 1490的相关要求;

c终端应具备过压、欠压、缺相、重载、过载、三相不平衡等多种告警功能,并同时完成记录存储和上报。

7.1.2 遥信量采集

7.1.3电能质量监测

7.1.4数据处理

7.1.5参数设置及查询

7.1.6事件上报

7.1.7电能表数据采集

7.1.8低压智能断路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数据采集

7.1.9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数据采集与控制

7.1.10状态量采集


7.2 业务功能

7.2.1 台区拓扑识别

7.2.2 台区线损分析

7.2.3 低压故障快速研判及上报

7.2.4 分布式光伏接入管理

7.2.5 充电设施有序用电

7.2.6 储能设备管理

7.2.7 台区柔性互联

7.2.8 可开放容量评估


7.3 终端维护

7.3.1 自诊断自恢复

终端自诊断自恢复技术要求如下:

a)应具备自动识别功能模块、自测试、自诊断功能,终端的部件或功能模块工作异常时应能立即恢复并记录异常信息;

b)应具备记录自恢复次数和时间的功能

c)终端自诊断白恢复不应影响数据采集。

7.3.2远程升级

终端及接入的端设备应具备远程升级功能和断点续传能力,升级过程中出现中断应能自行恢复。


8 性能要求

8.1 基本性能要求

8.1.1 主控单元性能指标

终端CPU主频不应低于1GHz,内存不应低于1GByte,数据存储器不应低于4 GByte。

8.1.2开关量输入接口

8.1.3交流模拟量

8.1.4交流工频电量允许过量输入能力


8.2 对时与定位

8.2.1 对时与守时

a)终端对时方式、对时误差及守时精度满足以下要求:应支持通过北斗、GPS、物联管理平台、业务主站对时;

b)终端与北斗、GPS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1s;与物联管理平台、业务主站对时,光纤通道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1s,无线通信方式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5s;

c)终端守时精度误差不应大于0.5 s/天。

8.2.2定位

终端应支持北斗/GPS工作模式切换,确定终端所在位置坐标,水平误差不应大于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10 m。


8.3绝缘要求

8.3.1绝缘电阻

8.3.2绝缘强度

8.3.3冲击电压


8.4 电磁兼容

8.5机械振动性能

8.6外壳防护性能

8.7 可靠性指标:终端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低于8.76x10h,设计使用寿命不应低于8年。

8.8 连续通电稳定性


9 检验检测

9.1 检验类别

终端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出厂检验、专业检测、到货检验四类,检测项目按表8的规定进行,其中微应用单独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

结构与机械试验、硬件接口试验、电源试验、基本性能试验、功能试验、通信协议试验、时钟及定位试验、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绝缘性能试验、环境影响试验、电磁兼容试验

9.2 型式试验

9.3 出厂检验

9.4 专业检测

9.5 到货检验